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印度聖城普希卡 結合度假與朝聖之旅






印度教的聖城普希卡(Pushkar)位於印度北方的拉賈斯坦地區(Rajasthan),是一座靠近塔爾沙漠的恬靜山城,這座古老小鎮因普希卡湖而得名。普希卡湖並不大,潔白建築與河壇沿著湖畔而建,泱泱蔚藍湖水與晴空浮雲呈現美麗地中海風情,初來此地,有如置身地中海小島,讓身心投入藍白世界。



天神的蓮花瓣 靈性普希卡湖



普希卡有印度唯一的梵天神廟,相傳普希卡湖是印度教3大主神之一的梵天神(Brahma)的蓮花辦遺落人間而形成,湖水能夠消除邪瘴淨化人心,也是每個印度教徒一生必來的朝聖地。小小的城區,卻有52個大小河壇、500座神廟。河壇隨處可見信徒與苦行僧沐浴膜拜,更顯這座美麗湖泊的靈性,也是靈修者修行的好所在。
普希卡是拉賈斯坦地區駱駝買賣的交易中心,每年11月為期11天的駱駝大會,於印度排燈節後8天舉辦,會有超過1萬隻駱駝群聚此地的拍賣市集,吸引萬千遊客造訪,因為緊接著還有4天印度教朝聖法會。整座小城到處都是臨時拍賣市集、跳蚤市場與表演舞台,盛裝打扮的駱駝與大象隊伍掛滿鈴鐺逛大街。這場沙漠嘉年華,成為拉賈斯坦最具特色的節慶,要認識印度風土人情且不怕擁擠的旅客,可於此時造訪。倘若喜愛寧靜享受優閒度假時光的遊客,可避開11月。



度假湖畔旅館 Hotel sun set



在湖畔民宿悠悠晃晃過幾天的湖畔生活是認識普希卡最好的方式,每日閒坐湖畔靜觀日出斜陽與湖水相映出粼粼湖光,白鴿迎著落日飛翔,印度人虔誠沐浴,舞者彈琴高歌。慢慢地,城市中殘留瑣碎掠影,不再飛快盤轉。
普希卡民宿眾多,也有高級旅館。湖畔旅館價位較高,其中Hotel sun set擁有印度與歐洲混合餐點,餐廳與房間乾淨舒適,最受遊客歡迎,許多在普希卡住上個把月的歐美背包客,即使住宿在非湖畔的低價民宿,每日傍晚必到此家旅館用餐,與來自各國背包客交換旅遊心得,欣賞湖畔彈琴唱歌或踩風火輪的雜技表演。白天於旅館花園練習瑜珈,日子恬靜優閒,也是背包客旅途的休息站。




購物街 血拼印度風物



愛血拼的遊客到普希卡一定要大肆採購,尤其是銀飾珠寶,因為離開普希卡在其他城市甚至到首都德里,再也找不到設計感十足又便宜的物品。
普希卡的銀飾珠寶店眾多,樣式大同小異,以日、月、星作為變化與設計的圖飾設計感十足,價格不貴且各家店樣式不同。銀飾店殺價空間有限,頂多定價8折左右。專賣外國遊客的男女裝店眾多,裁縫師當場在店門口製作衣褲,還可現場修改,雖然服裝款式眾多,但品質不一定好,外國遊客多數入境隨俗,將印度風穿戴上身。手工記事本以印度皇宮城堡與駱駝大象作為圖飾,價格也較其他城市便宜,適合作為紀念品送人。
普希卡的商店仰賴外國遊客生存,殺價幅度有限。沿街遊逛比價同時,也可體驗印度商人脾性。印度電子產品不發達,有些老闆常會留意遊客身上穿戴的舶來品,甚至要求用商品跟你交換可愛的電子計算機、電子錶等,在討價還價的過程,即使買賣不成,也能進一步認識彼此國家的文化。





登小山 鳥瞰豐富地貌



普希卡郊區有一座800公尺小山,是鳥瞰聖湖與周遭地貌最佳至高點。登山步道位於郊區,佈滿砂礫黃沙與灌木林,呈現荒煙蔓草景致。步道兩旁有眾多調皮猴群,隨著台階拾級而上,母猴會帶著小猴尾隨乞食,模樣逗趣可愛。
登頂約只需10多分鐘,東邊是普希卡城區,西邊則是礫岩遍佈的乾燥沙漠地景,也是通往西部大城久德浦(Jodhpur)的主要道路,公車穿行於佈滿黃沙的黃土路,揚起滾滾黃沙。
山頂可欣賞普希卡湖於漫天飄散黃沙裡的蒼茫之美,更可認識拉賈斯坦地區特殊的地貌景觀。山頂有一座神廟,還有一家涼水舖,年輕老闆帶著小女孩守著小舖,於山頂階梯拍照吹風,與小舖老闆閒聊,陪著女孩戲耍,體驗印度人的慵懶生活。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體驗世界最擁擠城市 ------孟加拉達卡






孟加拉國土面積不到15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將近1億4000萬,其中有十分之一居住在首都達卡(Dhaka),達卡市區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5萬人,舊城區部分區域人口密度更高達每平方公里10萬人,堪稱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孟加拉政經中心達卡


達卡位於恆河三角洲布裡甘加河(Buriganga)北岸,氣候溫暖濕潤,每年5月到10月是雨季,平均雨量為2500毫米,郊區遍佈香蕉樹與芒果林。這裡是孟加拉鐵公路和空中航線樞紐,也是全國政經、文化和交通中心。每年有眾多人口從鄉村湧入達卡謀生,加上孟加拉人沒有節育觀念,人口逐年增加。
布裡甘加河(Buriganga)由北向南靜靜穿過達卡市區,300多平方公里面積擠滿1000多萬人口,這座城市沒有乾淨的空氣和水,眾人在亂中有序中努力生活。地震學者將城市建築幾無抗震能力的達卡,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然而達卡百年來並無大震發生,許是這塊土地子民堅韌生命力牢牢鎮住地牛。


感受生命韌性貧民區


布裡甘加河穿城而過,沿岸盡是鐵皮與茅草搭建的房舍,此區是達卡的貧民區,可見人類為了生存,與河流相依的真實樣貌,為掙一口飯的堅忍生命力。
河岸塵土風揚,充斥吆喝聲與氣笛聲。男子出賣勞力,秀出頭頂功夫,頂著數十公斤的磚塊、油桶、飼料、鐵條前進,頂不住了先穩住步伐,深呼吸、咬牙扶穩貨物,再勇敢邁進。婦女則帶著孩子,在臭氣沖天的垃圾堆中努力撿拾資源回收物,再分類整理,貧民窟的男女老少勤奮工作,掙一口飯吃,比活命重要。
在這裡,總有種超脫時空的錯覺,他們在烈日下辛勤工作,在河中漱洗沐浴,吃喝拉撒全都在這條污濁大河,每到上下班顛峰時期,輪船、篷船、舢舨佔據河道,各自瓜分水面,搭船旅客將船當浮板,有如搶灘,踏著一艘一艘船上岸。
少了恆河的神聖氛圍,漫步布裡甘加河岸,看見人類生存的各種本能,看見生命的韌性。


流動標誌 七彩三輪車


達卡約有200萬輛三輪車遍佈大道小巷,位居世界之冠。多數中下階層男子以踩三輪車為業,若勤奮載客,平均收入比上班族還高。車伕將車身飾以色彩鮮豔的圖案或五光十色的貼紙,穆斯林將車體飾以清真寺、星月等圖案,印度教徒則貼上3大聖神等圖案。連孟加拉國產的可樂,都以三輪車作為保特瓶標籤圖案,七彩三輪車足以作為城市流動的標誌。
許多達卡市民覺得公車擁擠悶熱,寧可花錢搭乘價格低廉的三輪車上下班。市區主要道路從上班時間開始,宛如大停車場。三輪車與汽車爭道,眾人在擁擠車陣慢慢行駛,儘管烈日當空,三輪車乘客優閒高坐軟墊靜看城市眾生相,行人穿梭在車陣當中,每位上路的駕駛皆有高超駕車技術,鮮少有車禍事故。
達卡的三輪車伕素質較其他城市高,會說英語的人也較多,能操流利英語的車伕最愛載外國觀光客,甚至不惜重資購買被全球背包客奉為聖經的「Lonely Planet」來取信觀光客。
因為交通壅塞,搭乘三輪車成了遊客認識達卡最好的方式,有經驗的三輪車伕會像導遊一般載遊客前往城市各景點,熱心解說甚至幫忙解決訂船票、火車票等各項疑難雜症。但是價錢要談妥,以時或以日計價,絕對要在搭車前談清楚。


童工悲歌構築另類溫情


達卡隨處可見童工,即使孟加拉孩童讀小學免學費,卻仍有許多貧童無法受教育,童工現象也存在於鄰國印度。他們多數在工廠當小工,女孩在鞋廠、紡織廠,男孩則在市場、餐館或街頭打零工等。每天夜以繼日工作,領取新台幣50元左右的日薪。
街頭會有小車伕向觀光客招手,約莫12、13歲年紀,但他們很難載到外國觀光客,因為當他們拖出三輪車,即有成年車伕將他們撞開。達卡街頭最多的童工是售報童,坐在街角或人行道賣報,收錢、疊報動作俐落,一點都不輸成人。
沿著城市騎樓行走,瞧見4歲娃蹲在父親身旁,以緩慢可愛的動作幫賣生菜蔬果的父親削紅蘿蔔,無視行人腳步匆匆而過,專心盯著瓜果一刀劃過一刀,構成城市街角溫馨動人的畫面。


舊達卡街區過當大明星癮


舊達卡街區人口密度極高,除了建築陳舊、街道髒亂,密密麻麻的人口與三輪車擠滿大街小巷。此區約為台灣早年農業時期的街道樣貌,菜市場擁擠熱鬧,雞販沿人行道就地屠雞,五金街、雜貨街各種類型物品齊聚一條街。
舊城區店鋪窄小,與越南河內三十六古街極為相似,其中以布街最繁榮,上百家布莊將數條街道點綴成調色盤,各色布匹也裝飾每一間幽暗斑駁的窄樓。漫步其中,店家與居民熱情招呼,要求合照或幫他們拍個人照。
在舊達卡街區走一圈,很容易被當地人包圍,可藉此深入瞭解當地人生活,感受孟加拉人的熱情與和善,也順便體驗當大明星被群眾包圍的虛榮喔。

現代 VS. 懷舊---檳城旅店兩款度假風情






馬來民謠所描繪的南島姑娘,形容穿長紗的女子漫步椰林沙灘,輕搖檳榔樹,風姿綽約的身影映著落日斜陽,流露出馬來姑娘溫婉的性情,正是以檳城沙灘為景。
被譽為「東方明珠」的檳城,擁有四面環海的潔淨沙灘,古典與現代建築交相林立,三輪車穿梭其間,旅客置身此地,宛如走入現代與古典交錯的時光隧道。


多元文化薈萃 檳城風情迷人


檳城是一座多元文化交織而成的浪漫城市,這座龜狀之島匯集全馬最多的華人人口,檳城州首府喬治城林立英式教堂樓宇、中式宗祠會館、伊斯蘭清真寺、印度教神廟,各民族和平共生,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近年隨著高科技業與旅遊業快速起飛,旅店也如同城市多元文化發展出屬於自家的特色,老店新館各具古典與現代風格,建於1885年的 E & O HOTEL(EASTERN&ORIENTAL)與香格里拉集團耗資3000萬美元重新裝潢的Rasa Sayang度假村(Shangri-La’s Rasa Sayang Resort&Spa)吸引許多電影取景與中外名人入住,堪為其中代表。
這2間旅店緊鄰海岸線,面海的客房可盡覽泱泱海景。清早隨著濤浪拍岸的節奏醒來,推開房窗,讓海風挾帶濕鹹的氣息拂上面容,一天的心情因而愉悅美好。


愛與熱情洋溢 Rasa Sayang度假村


今年為大馬建國50週年國慶與旅遊年,大馬觀光局使用馬來民謠「Rasa Sayang」作為宣傳旅遊年活動的主題曲,「Rasa Sayang Hey Rasa Sayang Sayang Hey 。」這首世人熟悉的輕快歌謠,歌詞蘊含愛的感覺。Rasa Sayang度假村以此為名,要讓每位住宿客人,感受到愛與熱情。
度假村是電影《國王與我》的拍攝地,共有300多間客房,2樓以上房型面積至少有20坪,房間裝潢豪華,陽台設有觀景浴池,房客可隨時選擇薰衣草、玫瑰、薑等花草浴,可邊泡澡邊觀日出星海,聽濤浪拍岸、鳥唧蟲鳴。
度假村有酒窖、雪茄房、小型高爾夫球場、SPA專區及免費供房客使用的健身房、三溫暖等設施。香料餐廳頗受檳城人喜愛,晚餐一位難求。
完善設施與貼妥服務,讓忠實顧客每年都來度假。曾有一名台灣旅客將夾克忘在房間,度假村特地將夾克寄到台灣,這名台灣人為了感謝度假村的貼心,隔年又飛來度假。
村內花園芳草茵茵、老樹青青,擺設多部古董馬車與三輪車,許多到Batu Feringgi海灘玩水上活動的遊客會進入拍照。我在緊鄰Rasa Sayang度假村的Batu Feringgi海灘遇見一位來自敘利亞的年輕詩人薩利赫(Saleh),他連續3年夏季都來檳城度假兼避暑。薩利赫先是抱怨各國反恐效應,不歡迎中東遊客,才選擇同屬回教國家的大馬旅行,卻意外愛上檳城的景致與小吃。
年輕詩人難以負擔Rasa Sayang每晚高達台幣12000元的住宿費,只能住在附近的平價旅館,偶爾花費1300多元到Rasa Sayang的香料餐廳吃到飽,品嘗中國、印度、大馬美食料理,薩利赫每次至少啃掉5隻大龍蝦。
薩利赫每日晨昏會躺在Batu Feringgi海灘或爬上Rasa Sayang的大樹樹幹讀書寫字,觀看日出夕陽、遊客戲水,我問他為何每年來檳城度假,答案是美景、氣候、食物、宗教和人,尤其碧海藍天更激發許多創作靈感。薩利赫說,倘若中東名作家卡里˙紀伯倫還在世,一定也會喜歡檳城!


優雅浪漫E & O HOTEL


「這裡是我們初次約會的地方,當然要回到這裡拍婚紗!」一對新人這麼說。1885年開幕的E&O飯店,為迎接英國女皇來訪而建,是亞洲排名第2古老的飯店。
椰樹、沙灘、藍天海、老建築、古家具構成一幅典雅浪漫的圖景。潔白建築散發出優雅的風情,述說當年英殖時期的璀璨歲月,至今仍吸引不少懷舊的旅客入住,也是當地人喝下午茶與拍婚紗的首選,甚至有人遠從怡保或吉隆坡前來拍攝。情侶品嘗午茶後,攜手共步沙灘,觀看漫天晚霞,讓愛情急速加溫。
E&O飯店坐擁檳城最美的海岸線。旅店雖歷經數度轉手整修,依舊保留濃郁的英式典雅風格,從大廳的木櫃檯、樓梯扶手至房間的衣櫃、木床,全是老古董。光潔的瓷磚、晶亮的壁燈、精緻的家具,呈現英國傳統工藝的極致精美。
飯店門房制服仍採用英殖時期的警察制服,手拉門式的老電梯在有貴賓來訪時還會啟動,進出電梯都要手動開關燈,以手搖開關。電影《色.戒》到檳城取景時,李安就住宿E&O,許多港星與歐洲作家都是飯店常客。
隨著Rasa Sayang等大型度假村與長榮桂冠等新式酒店興起,E&O或許不再是檳城最舒適高級的旅店,但它見證檳城的歷史與檳城人的愛戀歲月,即使光環盡褪,在檳城人的心中,E&O永遠是個經典。


中西交融 喬治城多元文化


檳城州首府喬治城具有200多年歷史,17世紀英國萊特上校到島上開墾,以英王喬治三世命名,也是檳城政商文教中心,喬治城雖有個洋名,卻擁有華人與印度人的移民文化,街道緊臨海灘,遍佈古蹟,發人思古之幽情。
來到喬治城印度街宛如來到南印度,有座馬哈馬里安神廟(Mahamariamman Temple),街道全是販售金飾、雜貨與紗麗(Sari)的店家,唱片行播放熱鬧輕快的印度流行歌曲,香料味漫天飄散,攤販沿街販售咖哩餃、拉茶,常見印度人攜家帶眷在此採買嫁妝,此處的彩色手環與線香等雜貨,價格低廉,與印度當地的價格相去無幾,喜愛印度風的遊客,一定要大肆採購。
華人超過半數的檳城,擁有豐富的中華文化,小吃店可見華人車伕蹲在長凳上吃粥。觀音亭香火鼎盛,老華人聚集古老茶室用家鄉話談天閒聊,邱氏宗祠雕樑畫棟堪為檳城最華美的宗廟,中式會館與西式洋樓相鄰,成為當地獨特的建築風格。
喬治城市中心的英式殖民建築,多數以白色作為建築立面。高聳的鐘塔、盎格魯式教堂、克林船長清真寺、阿晉街清真寺、康華利斯堡等古蹟,在英國殖民歲月逝去後,永恆守護著檳城。

錫礦小鎮變身藝術之都--馬來西亞吉隆坡






十八世紀後期,吉隆坡(KUALALUMPUR)的巴生河及鵝麥河一帶有錫礦出產,吸引許多採礦移民遷移此地。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各聚一方,多元文化在此融合交會,三大族群兼容並蓄,不論建築、藝術、美食都發展出獨特的大馬風格。


昔日採礦小鎮 今日文化薈萃

吉隆坡由沒沒無名的錫礦小鎮搖身一變為馬來西亞聯邦的首都,擁有150萬的人口,是整個大馬發展的動脈,也是國際知名都市。世人對吉隆坡的第一印象多數是雙子星塔華麗閃耀的高聳英姿及繁複多元的族群文化。
隨著錫礦貿易的沒落,城市的發展卻日趨繁榮,這座東南亞的貿易大城,擁有眾多超現代的購物中心,匯集大馬當代藝術時尚與設計,揉合東西文化,發展出馬來西亞當地優美藝術和工藝技巧。
除了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清真寺、設計新穎的大樓與購物商場,吉隆坡具有許多令人驚豔的藝術文化,城市可見大膽嘗試開放的建築設計、巧妙融合東西當代與傳統藝術,成為令人激賞的作品,嶄新的設計理念,吸引世界各地藝術家前往探究。


藝術舊建築 購物兼朝聖


吉隆坡近來令人讚賞的藝術傑作有舊建築再利用的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今年甫改建完成的星同購物商場(Starhill Plaza)及館舍典雅的皇家雪蘭莪當代錫鑞館(Royal Selangor)。
此3處建築風格與販售的藝術商品,讓你在血拼之餘,還能飽嘗視覺藝術饗宴。對當代藝術有興趣的遊客,更要細觀每處典雅極致的獨特設計,抱著藝術朝聖的心態遊逛,絕對不虛此行。


中央藝術坊 市場變身藝術殿堂


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原本是一處菜市場,20年前馬來政府為了

給大馬藝術家發展的平台,將此地改建為藝術市集,許多年輕藝術家在此租攤位,自製自售作品,等待被發掘的機會。
這棟2層樓高的藍色建築物,外觀充滿歐洲建築典雅氣息,內部採挑高透光設計,各區域的構材全然不同,有鋼架、木構,各攤位立面也各具特色,有巴洛克、南洋等建築風格,店家以豐富的色彩與華麗磁磚裝飾店面,搭配明亮或昏暗燈光,營造出各種情境氛圍。
藝術坊擁有上百家攤位,販售各種手工藝品,小至文具首飾大至家具,1樓多數販售傳統工藝如蠟染峇迪布、木器、藤編、陶器、提籃等。2樓則有骨董、南洋家飾、峇迪布以大膽華麗的手繪圖紋,並以蠟染方式印在棉布或絲綢之上,木雕以Orang Asli原住民的人物塑像與面具作品最富藝術風格。峇迪布與木雕皆以吉蘭丹州及丁加奴州的製品別具藝術風格,手工也屬上乘。樹葉編織的檯墊、帽子、提袋及拖鞋,霹靂州的Sayong陶器、砂勞越州以幾何線條設計的赭色陶器,也頗受遊客歡迎。
藝術坊除了販售琳琅滿目的本土手工藝品與紀念品,有許多畫家幫遊客作畫,素描、油畫、水彩任君選擇。藝術坊內有許多當地小吃美食,來自怡保的「舊街場白咖啡」人氣最旺,聚集不少喝下午茶的人潮。舊街場除了怡保白咖啡聞名,還要搭配「加央牛油麵包」,加央(Kaya)是馬來椰漿,與雞蛋與牛油一同塗上土司,香甜可口。

星同廣場 時尚星光大道


有「星光大道」之稱的武吉免登路是大馬的時尚之區,這裡有樂天廣場、

金河廣場、燕美廣場、星同廣場等大小購物商場,近千家大小商店提供低廉與昂貴的物品,時裝、衣飾、鞋子、手提袋、化妝品、玩具、家電用品應有盡有。
以販售各式名牌精品為主的星同廣場(Starhill Plaza),今年初易主後,新東家是以建築起家的YL集團,星同內部設計被重新整修規劃,以地下1樓改變最大,也最具特色,10餘家主題特色餐廳各具獨特的設計風格,令人嘆為觀止。地上5層地下2層的星同廣場,挑高的中庭氣派十足,採圓弧空間規劃,大廳的吧台以螺旋式設計,一進門即令人驚豔。地下1樓的主題餐廳區,更令人嘆為觀止,老闆宣稱這些設計全是神的旨意。
別以為得花費大把銀兩才能在金碧輝煌的餐廳用餐,這裡許多餐廳只需要台幣500元左右的價格,在仿古典雅的港式餐廳喫潮州菜、或端坐如太空艙的西餐廳優雅切牛排、或慵懶倚南洋風的軟墊品嘗泰國菜、及置身在金色布幔佈置成船帆造型的餐廳大啖海鮮,各種風格與異國料理,絕對讓人食欲大開。
平價的泰國餐廳Mythai以南洋風格的裝潢與家飾為主要設計,每個座位以麻布、絲質、細竹等不同材質簾幕圍住,五顏六色的軟墊抱枕與暈黃燈光,營造出舒適輕鬆的氛圍,餐廳外圍以陶杯串成簾幕,杯內呈滿清水,且每道菜價格只要台幣200~300元,吸引許多饕客前往。
潮州菜與廣式茶館桌椅皆為明清仿古家具,天花板掛著鳥籠,以竹板作為外牆,精雕細琢的屏風與窗櫺,呈現古典明亮的氛圍,彷如置身悠遠傳統的茶樓。
地下1樓廁所的外觀,以砂岩為外牆,男廁建材為板岩女廁為紅磚,洗手台更獨具巧思,設計師以泵浦及水車原理,有如回到古人取水方式,深具珍惜水資源的蘊含。


皇家雪蘭莪當代錫鑞館 頂級世界錫器


吉隆坡因錫礦而發展,錫製品也成為大馬手工藝術的代表。皇家雪蘭莪(Royal Selangor)更是世界錫器的頂級品牌,創始人楊堃於1885年開始製作,由於純手工材質精美、紋飾細緻,被大馬蘇丹封為「皇家」。
皇家雪蘭莪從錫廊路一間工藝小店起家,歷經無數衝擊起落,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錫鑞製造商。4年前皇家雪蘭莪在吉隆坡市郊設立錫鑞館,以摩登時尚的空間設計,展示錫鑞工藝品。具有當代博物館的規劃與外觀,建築線條流暢,遊客乘著手扶梯進入展示館,明亮的空間,更加突顯錫器的質感。
館內除了展示挖錫的大型剷斗,並以7062個錫杯疊成高達9公尺的雙子星塔成為鎮館之寶。皇家雪蘭莪工作滿30年的員工可在展示牆留下手印,手印下還刻著主人的姓名,300多個手印見證錫屑飛揚的歲月。
館內除了展示空間,並規劃錫鑞互動空間,遊客可輕敲錫製樂器的美妙音律,也可在錫製大天平,玩秤自己的重量。還可DIY將錫片捶敲成小碗,體驗百年成錫匠工作的甘苦。
皇家雪蘭莪的錫器製品,除了傳統東方造型,多數為丹麥設計師的作品,在產品展示室可買到杯、盤、相框、獎牌茶葉罐及各種中西塑像,女性項鍊飾品也頗受歡迎。以茶葉罐銷路最好,由於蓋子密合,不易受潮,茶葉香味可長期存放,香氣不易逸散。